保安人員職場禮儀:工作中的稱呼有講究

2014-01-04 13:40

保安人員職場禮儀:工作中的稱呼有講究

 

職場泛指人們從事職業或工作的地方。職場人際關係錯綜複雜,職權分明,等級觀念重,在意稱呼,在意對其地位、權威、榮譽的尊重。因此,正式的職場稱呼,一定少不了他們的職務、職銜、職稱、學銜、教銜等;不具備職或銜者,也要把他們的職業、行業反映出來。

 

  直稱職銜

  稱呼職銜,俗話叫官稱。直稱職銜,不加任何修飾詞,尊重、簡便,如部長、主任、處長、師長、將軍、校長、院士、教授、博士、董事長、總經理等。有職有銜時,寧可稱職務。直稱多用於面對面口頭稱呼,如下級對上級、客人對比較熟悉的主人。

 

  姓加職銜

  在職務前加姓,形式上是第三人稱,而用於第二人稱,強調特定個體,賦予更多親切、尊敬,例如:“張院長”、“趙秘書”等,多見於口頭,較之直稱,略顯鄭重。至於對某些職務的簡稱,如“張局”、“李處”、“王總”等,現下頗為流行。有些人對此不以為然,認為輕飄、隨意,我倒認為,在非正式場合,這種簡稱亦無不可,既有尊敬之意,又顯得輕鬆親密。可是,當有些姓氏與職務連在一起時,簡稱容易引起誤會,如稱胡編輯為“胡編”,欒導演為“欒導”,應盡力避免。

 

  姓名加職務

  把姓名和職務都說出來,如“張建國副省長”、“李明濤總工程師”等,這屬於很正式的口頭和書面稱呼。如果再加上所屬部門,其正式程度會顯得更高。這種稱呼多見於正式檔和對外交往。

 

  副職

  稱呼中避低就高,是我們中國人的客套禮俗。除了中央領導人,從省部級開始,對一些副職負責人,口頭上常常將“副”字去掉。這似乎成了官場的潛規則,如果實打實稱呼副職,反而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、不守規矩。當然,正職者在場時,“副”字不可省掉。另外,在對外交往中,省“副”字也不妥,人家會覺得我們虛偽,不實事求是。

 

  職業稱呼

  職場中沒有或不強調職務、職銜時,通常可以其從事的行業、職業相稱,如“解放軍同志”、“張律師”、“趙會計”、“王護士”、“司機師傅”、“服務員”等。

  

  先生

  “先生”是社會上對長輩、有地位、有知識人的尊稱,職場裡,例如大學、科研機構、公司企業,也能經常聽到,而在黨政機關裡,這個稱呼主要用於那些德高望重、有貢獻的專家、教授身上。

 

  姓名

  職場中直稱姓名,或只稱姓,並在姓前加小、大、老,如“小李”、“大李”、“老李”,非常普遍,親切而自然。但是,有的姓發音特別,如苟,口頭稱姓時要小心,因為不論加上上述什麼字,聽起來都不順耳。有時,上級對下級,或同級之間的關係密切者,只稱名,而舍去姓,顯得更親密。而對有名望的老者,在姓後加“老”、“公”,如郭老、廖公,很尊重。

 

  忌諱

  省略稱呼,或以“喂”、“哎”等與不太熟悉的人打招呼,是沒教養的失禮行為。忌用綽號、諢號稱呼同事。職場中還應避免使用社會上那些低俗稱呼,如爺們兒、哥們兒等。不過,即使在很正規的機關裡,現下社會上的一些俗稱,似乎也悄然傳來,如有的小集體裡,大家相處融洽,年輕者出於親切、友愛,稱要好的同事“王姐”、“李哥”之類。我覺得,亦無不可,不應列為忌諱。不過,對姚姓女同事,稱“姚姐”,可不中聽。

 

  中國人向來謙恭,對自己一般不使用尊稱,如自稱“某先生”、“某小姐”、“某處長”、“某教授”等。對己使用尊稱,是缺乏教養的表現。

 

參考文獻:

中安教育 ,2012:職場禮儀:工作中的稱呼有講究,來源: https://career.eol.cn/mian_shi_4350/20120926/t20120926_850208.shtml